如何在包装运输中保护珍贵文物
进入21世纪,我国博物馆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不少博物馆新建的馆舍具备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水平,藏品管理的科学化与专业化势在必行,藏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及社会价值慢慢的受到世人瞩目。珍贵文物的交流展出也日益频繁,运输展览过程中新问题、新情况、新要求不断出现,这就促使文物管理和保护工作者必须要尝试、创新与之相适应的包装运输方式方法。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好文物,使其在传播历史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开展国内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中,充分的发挥出作用,这也是文物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本文正是基于以上几点,结合笔者多年来从事珍贵文物包装、运输工作的实际,为今后现代化博物馆珍贵文物包装运输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对需要提取、使用的珍贵文物文物,必须是健康的(无腐蚀、无霉菌、无破损、无掉色等);对已受损的珍贵文物,相当脆弱的珍贵文物,应当拒绝提用,更不能转移出馆外。
(2)对于准备将馆藏珍贵文物提出参加的陈列展出场所,一定要保证珍贵文物所需的最佳适宜环境的要求。不符合相关规定标准的,可能会对展出珍贵文物造成损害的,应拒绝提出珍贵文物参展。
(3)珍贵文物不同于其它物品,选择的运输工具,要考虑珍贵文物的特征和安全性。不适宜的,不能强行使用运输文物,更不能在没用任何安全保障的情况下运送文物。
(4)要增强珍贵文物安全意识,做好保密工作;珍贵文物运送要制定安全运输方案,运送须特殊安全运输措施。
(5)珍贵文物要谨慎保管,装箱封存;要按照珍贵文物管理规定和文物质地、大小等真实的情况,选择正真适合的内包装材料;配备必要的防虫、防霉药品。
文物的内包装主要指囊匣及精细绵纸、棉垫、囊匣等包装。有包装物保护的文物,可减少挪动、搬运中多由于过失、不填等问题导致的震动、摩擦、碰撞等机械性的损伤。对大多数器物型文物来说,一般的内包装大多采用硬纸板制作外壳。内絮经消毒处理的棉花做囊的囊匣,并根据文物情况和种类选择软囊与硬囊。也有的用较好的木制板作外壳,里面根据收藏品的形状,制做出各种各样的、对文物能起到固定和保护作用的内囊。在囊匣的使用的过程中的填充物应选择经消毒处理的天然棉花,不可以使用海绵。
外包装是将配有内包装的珍贵文物根据装箱的规格,集合在适合运输的大木箱或铝合金箱、铁箱或混合材料的箱中,外包装箱要求结构符合常理,坚固耐用,拆御方便,整齐简洁,适于长途运输。外包装木箱是分体组合式的,全部用螺丝、木板组装而成,使用时将木板组装固定,而闲置时则将文物箱拆卸成木板,从而节省了库房的空间。木箱分为不一样的规格,大号文物箱其木板厚度不低于2.6cm、中号木箱厚度不低于1.8cm、小号木箱厚度不低于1.3cm,所有木箱均可使用叉车等设备做运输,并按国际标准喷印防水、防震、防倒置等标识。石刻、墓志类文物由于形体各异、重量悬殊等原因,不适宜采用一般包装办法来进行搬运。一般结合工作实际,小型墓志搬用时,在木拍子上垫上硬纸板,将四到五方小型墓志分别竖立在上面,中间以纸板隔开,四周均用木条固定,最后将钢筋牵拉,以螺丝固定。中型搬用时,将两方墓志平放在木拍子上,中间用纸板隔开,四周分别包上纸板,最后用钢带将纸板固定束紧。大型石刻搬用时,将石刻文物放人特制木箱,再用U型钢轨固定在木箱外,解决承重问题,这种石刻包装方法既安全又简捷。大件木器的包装要考虑器物的边、角、腿和一些即刻、楼空等处的保护。应先用一些软的材料,将这些部位包、捆,固定和填充好,再对整体做固定,填充牢固。
珍贵文物装入外包装箱后,要使用打带机在箱体(纵、横)上打上铁箍,以防搬移或震动使箱体破裂;要在箱体外贴封条和加锁,并刷或贴上相关的标志,如编号、勿压、易碎、怕湿、不可倒置、小心轻放等。搬移过程要轻、要稳,要严格按照搬运文物的操作规程进行装车(机、船),之后,包装箱要用绳、网等将其固定在交通工具上,以防交通工具在行驶过程中颠麓或急刹时出现的擅击,造成对文物箱内文物的损伤。尽可能地减少装上御下的次数;能在搬移后使用一种交通工具一次直接运达的,为最好的方式,这样做才能够避免在多次转运中发生震动而使文物受损,最大限度地保证文物的安全。
总之,不同文物如书画、雕塑、金属、石刻、木器和陶瓷等,都因应其物料、形态、物理特性不同,需要不同的保护和运送方式。馆藏珍贵文物的包装运输,是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真、细致、严格、规范的把这项工作做好,必将会对珍贵文物的宣传和交流工作起到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