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环江农林畜牧产品“灰姑娘”变成“皇帝女”

时间: 2024-08-08 19:34:18 |   作者: 产品展示

   “环江香猪竟然‘跑’到东盟列国,成了外国朋友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环江的木材也跨洋过海到欧美,成为那里建房的上等材料,登上洋人的‘大雅之堂’;品质上乘的环江白厂丝,更是商家踏破门槛的抢手货”……

  每当谈论这些,环江人的脸上总是流露出几分得意的笑容。

  过去,环江的农林畜牧产品,就像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灰姑娘”一样,人家看不上眼,更难“谈婚论嫁”。

  环江资源得天独厚:全国香猪和菜牛的发祥地、广西第三大林业大县、“全区桑蚕发展十佳县”等等,闻名海内外。

  环江人在付出了巨大的“学费”后,终于悟出了个中道理:把环江的“农村版”资源,加工成适合城里人需求的“城市版”商品,既能提升资源品位,增强市场竞争力,又能使“嫁”不出去的“灰姑娘”,变成不愁“嫁”的“皇帝女”。

  于是,一波又一波的招商引资浪潮,打破了那条“顾名思义”的环江河昔日的宁静。

  从2004年到2006年1月,短短3年间,该县就敞开山门招来160个外客项目,引进7.37亿元资金,先后创办了年产值500万元规模以上的林木、蚕茧、畜禽等农产品加工的企业16家。其中投资2500万元的纤维板、1700万元的夹心板和5580万元的两个缫丝厂、2000万元的香猪加工厂,一期工程都已建成投产,二期工程也陆续开工建设。

  “这仅仅是万米长跑第一步。”该县县长蒋向明在不久前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掷地有声:“全速发展环江农林牧产品加工业。”并提出具体的发展计划:“年产林板15万立方米,同时将林板加工公司扩展到家具加工等相关企业,延长产业链,形成林产工业集群,实现年出售的收益两亿元以上;年产白厂丝1000吨以上,就地进行丝织、印染、服装等加工成品,实现年出售的收益两亿元以上;年加工香猪、菜牛1万头以上,提升香猪产品档次,建成规模出口基地,实现年出售的收益1亿元以上……”

  环江工业园区内的环江森源木业有限责任公司,是2005年9月创办的一家民营企业。

  记者在这里看到,宽敞明亮的厂房里,机器轰鸣,工人们有的装卸木头,有的锯木板,有的上油漆……一片繁忙景象。

  陪同采访的县经贸局一位同志,手拿一根已经加工成品的木线条,加大嗓门现场“直播”:“别小看它仅6米长度、5厘米宽度、4厘米厚度,出口欧美,一根就是5美元哩。”

  “过去出售1立方杉、松原料,价钱仅600多元人民币;现在1立方杉、松原料加工木线元人民币)。”

  该公司总经理邹方鲜,对发展前途更是信心百倍:“去年投入1700万元建成年加工2.6万立方的第一条生产线多万元上马建设第二条生产线,计划明年初建成。两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年加工木线万元,比过去卖杉、松木头年产值、税收增加4倍多。”

  “这不仅解决了环江长期以来农民卖木材难、林业收入低的问题,全县光林板加工业还能安排近千名下岗工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厂就业和再就业。”该县林业部门对此体会更深。

  走出森源木业公司,又到相距不远的环江丰林人造板加工厂。

  进入厂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块足球场一般大的场地上,大大小小、弯弯曲曲、枝枝丫丫的杂木,堆积如山。还有拉着杂木的拖拉机陆续开进厂里来。

  这是一家由香港客商计划投资1.35亿元人民币,兴办年产最终达到40万立方米的大型人造板企业。建成河池市乃至桂西北、黔南一带最大的林产品加工基地和林产品集散地。目前一期工程已投入正常生产。

  “你们看,”该厂办公室秘书小黄,指着正在运转的生产线说:“除了竹子外,不管什么乱七八糟的杂木,从这头‘吃’进去,通过现代化设备做加工和现代高科技做处理,到那头‘吐’出来的是身价倍增的人造板。”

  “这些东歪西扭的杂木,过去一部分或在山上自生自灭,一部分被当地农民当柴禾烧掉,不成钱。”

  厂部办公室主任秦以芳女士,从电脑中调出有关联的资料:“现在可大不一样了,当地农民出售1吨杂木收入180元;

  工厂用1.4吨杂木加工成1立方米人造板,售价1200多元,产值翻了5倍多。以工厂一期工程年产5万立方人造板计算,当地农民一年光卖杂木就收入1440万元,工厂实现利税1000多万元。”

  环江并不陶醉于农林畜牧产品加工增值,赚几个小钱就“善罢甘休”,而是更看重打造本地农林畜牧名特优品牌,追求品牌价值的最大化。

  蚕茧、香猪、菜牛,在环江乃至广西,均“小有名气”。而对振兴环江经济,“还不成气候”。原因是:有名气,无名牌。

  上述三项以前环江也曾搞过“小打小闹”的粗加工,但一来形不成规模,二来质量过不了关。自然销路不畅,销量不多。

  “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竞争力,没有市场竞争力就没有经济优势。”

  好在“醒”过来的环江人,对此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付诸行动的紧迫感。

  还不到一年功夫,该县就先后引进浙江华芝丝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500万元创办环江盛隆缫丝厂和引进重庆华强公司,注册1600万元资金,组建广西鼎顺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

  这两家蚕茧加工公司,用国内一流的技术和设备,在环江生产的白厂丝,商检平均达到4A+50(其中85%达4A,15%达5A)的品质衡量准则,名列广西同行之首,获得了《出口纺织品生产许可证》和《出口纺织品质量许可证》,成为全区屈指可数的国家计划内纺织品生产企业。

  当地算过一笔账,这几年每年加工的蚕茧数量相差无几,但由于白厂丝的品牌效应,去年的茧丝产值达1.5亿元,实现利税1500万元,创造的效益却翻了两番。蚕农从中得到利益更大,出售1公斤鲜茧由过去不足10元,现在增值高达3倍多。

  香猪,是环江名优特产品的一张名片。2003年通过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注册后,环江香猪已正式成为合法的可以在国际贸易成员国间流通的优质畜产品。

  但由于活猪长途运输难,生肉携带、保鲜难等问题不好解决,环江香猪也就难以大批量“远走他乡”,更谈不上“远渡重洋”。因此国内外许多人对环江香猪,只听其“名”,难闻其“香”。

  由印尼客商与国内投资者合作创建的“广西毛苗瑶食品有限公司”,有心破解这道难题。该公司2003年11月落户环江,2004年10月就计划投资2000万元建设出口食品综合加工厂,一期工程的第一条生产线立方米的冷藏库及其他配套基础设施,已于今年7月投入生产。

  该厂把正宗环江产的活香猪,按国家卫生标准、品质衡量准则加工成“腊香猪”、“烤香猪”、“香猪肉”干等等,既保持环江香猪“原汁原味”的本质,又便于保存、装运和远销。

  2006年该厂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评审,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给《出口食品卫生注册证书》,获得了产品自营出口的资格。环江香猪由此“摇身一变”成为进入国际市场的品牌商品。“原来生香猪一头顶多卖150元,加工后一头至少售价450元还要排队等货呢。”一位知情者如是说。

  刚开工四个月,该厂加工1.8万多头香猪,首销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港澳地区,没想到被抢购一空,要求追加订货的电话、电报,纠缠不休。(记者 罗日杰 通讯员 卢伟益 卢杰)

2024年亚洲设计博览会 FIND DESIGN FAIR ASIA

 

【48812】木质装修线条反倾销出口美国转口贸易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