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庄村:由贫困村到工业村的逆袭
3月19日,河南省虞城县稍岗镇冯庄村村民冯显金家夫妻俩正与几名工人一起组装盘尺。冯晃金说,由于以前没资金、也没技术,仅靠三亩多地的收入,加上孩子上学,生活十分困难,2013年通过申请成为村里的贫困户。
这几年能顺利脱贫致富,多亏了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帮俺办贷款、建厂房、教技术、找订单。近两年加工订单慢慢的变多,我们还聘请了邻村的村民来帮忙,大家共同走向致富路。冯显金的妻子开心地说。
冯庄村位于虞城县稍岗镇南部,全村485户,人口1572多人,几年前,有几户村民从事零散的、季节性的钢卷尺组装加工生产,因村民平均收入较低,2013年被列为贫困村。近年来,冯庄村两委班子找准突破口,全力发展加工产业,现有大大小小的加工公司200多家,年出售的收益有六千余万元的,也有年出售的收益三四十万元的。
走在冯庄村的街道上,不时能听到一阵阵机器轰鸣的声音,看到一辆辆满载货物的车开出村外,在家家户户的大门旁,悬挂着各类鎏金大字的公司牌匾,有生产五金工量具的、有加工家具用品的、有专业设计制做模具的、也有做电商和跑物流的,仅仅几年的时间,实现了由贫困村到工业村的华丽转身,如今的冯庄村如同一个缩小版的现代化工业集聚产业园。
“我们正在生产的这批钢卷尺是德国订单,价值150万元人民币。”在冯庄村的扶贫车间里,忙着指挥生产的驻村陈士申顾不上跟我们细聊,最近一段时间刚刚复工,来自国内和国际的订单一天比一天增多,当前大家干劲十足,一边严防疫情,一边加速生产。500多平方米的扶贫车间里,虽然热火朝天,但井然有序。
在亚浩不锈钢有限公司的组装车间,今年70多岁的童广修夫妇,一人捡把柄、一人拿钢管,俩人加工组成一套清理管道堵塞物的产品,配合得非常默契,笑着聊着,手里的活却一点没少干。“我都到这个年龄了,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在家门口还能挣钱。”童广修说起上个月老两口领了4500块钱的工资,高兴得合不拢嘴。冯庄村里现在基本上没有一个闲人,要么在生产车间务工,要么打理自己的工厂。
村支部书记冯保林从事工量具加工有20多年了,是冯庄村工业化发展的引领人。他说,冯庄村从最初到国营大厂捡废旧尺条,拿回家再进行分捡、切割分段销售,发展到现在的研模具发,网上销售,户与户之间分工合作,实行规模化、自动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整个村庄形成一条完善的生产链条,没想到能发展这样快。
“我这个厂在村里不算最大,有三条生产线,从钢带到产品一条龙生产,30多个工人,都是本村和邻村的群众,日生产钢卷尺2多万只,年产值4000多万元,同类行业、相同规模的企业,村里就有40多家。”冯庄村委会主任、新世纪工量具总经理张留永介绍说。
在我们村发展最快、顶级规模的企业,要数洁具不锈钢无缝管加工产业,从钢带到成管、再到成品,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生产,从直径8毫米到25豪米都有,大小10多种规格,日产能达10万支以上,生产总量占全国的40%以上,产品远销北欧、中东、非洲等地区。
唐志杰是去年把模具公司从开封搬到这里来的,他说从县里、镇上到村里,对他们这些从外地来的创业者都很关爱和支持,这里环境好,业务也多,公司年利润达500多万元。他聘请3名专业模具师傅,还与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技术上的合作。
两年来,冯庄村吸引了4名大学生专业做网上销售,帮企业把产品卖到全球,他们月工资平均达3万元以上。物流车从这里直达义乌、临沂,全村企业线上销售显著增加,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升。
“象冯庄这样的村,在稍岗镇还有好多,我们今后会更看重引进人才、引进技术,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实施精细化管理,推进智能化生产,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以“设计展示、工艺展示、产品展示”全方位打造“稍岗制造”金字招牌,让稍岗产品卖全球,让稍岗人生活更美好、更幸福”。稍岗镇长杨保华自信而坚定地说。(李云川 李超)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