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窑圩位于雨坛镇最南部,北临五龙潭,西接菜籽湖,环境优美,景色秀丽,是打造现代田园综合体的理想处所。
规划将通过各个产业的相互融合渗透,把休闲娱乐、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使传统的功能单一的农业成为现代休闲产品的载体,继而开发婚纱摄影、花田花海、趣味垂钓、摄影点、稻田景观画、农业科学技术展示等项目,打造滨水景观观光区的南部核心项目“大窑圩田园综合体”,为游客提供极佳的休闲观光之所。
该项目拟投资12亿元,分三期完成,第一期投资5亿元、第二期投资5亿元、第三期投资2亿元。
湿地探险: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引领游客探索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威胁,在湿地之间进行关卡的设计:湿地廊桥、水上迷宫等,让游客体验探险的乐趣,并在探险路段中设计湿地生态保护的指示牌,吸引游客的参与。
田园野趣:在大窑圩内利用现代农业进行景观打造:利用四季不同作物进行颜色搭配,春天淡黄的油菜花,夏季浓绿的秧苗,秋季金黄的水稻,冬季银色的水面和翠绿的蔬菜。其间打造游船路线,修缮游船线路,提供游船租赁服务,给游客触摸美景的途径。
清闲钓庄:选择环境良好的地块,对其做改造,以垂钓为主题,突出野外休闲乐趣,搭建小草棚、走廊或亭台等,打造集垂钓、餐饮、休闲于一体的农庄。
天然居农庄:农庄的设计主题要体现雨坛镇风貌,注重生态和体验原则,农庄内根据农业生产活动进行地块分类:农作物生产区、农事活动体验区和休闲活动区,将其打造集生态观光、农事体验、娱乐休闲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农庄。
泊安草堂:规划在大窑圩西北角建造两座以茅草为材料的屋子,结合湿地条件,给游客一种古朴的宁静美,让游客在观赏候鸟的氛围中融入大自然。
观景亭:骨山区位优势显著,为了方便游客观赏山底一片美丽的稻田景观,在骨山山顶设计一处观景点,供游客休息、观景之所。
滑草基地:滑草场地长度在100-300米之间,宽度在30-80米为宜,草地坡度8度斜角20米长,6度斜角延伸20米长,4度斜角延伸30米长,2度斜角延伸30米长,加平地加向上缓冲延伸20米。
稻田画:以绿色及紫色叶水稻种植于水田中,栽种时先在农田里用传统画线器,画出九宫格,依图样定出坐标,再牵线描出图样或字体轮廓,最后种上紫色秧苗,随着水稻生长,就会呈现出预先规划的图形或文字。
摄影点:以大窑圩周边的自然风景为依托,以观赏候鸟为契机,在大窑圩设计观鸟、观景摄影点,供游客休息、观景之用。
婚纱摄影:以原生态近自然的理念保护原生态自然景观,结合大窑圩全方位多角度各距离的取景,将生态文化内涵演绎为取景点的氛围意境,让人身临其境,拍摄效果自然、协调,体现婚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花田花海:在大窑圩入口处通过合理的植物搭配,以生物多样性为指导,以布置草本花卉和木本花卉植物穿插种植,通过色彩的搭配,营造出集赏花、休闲、科普教育于一体的花田花海景观。其中部分芳香植物可做切花、药材、精油、香料,因此,通过初加工可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安徽省上行山茶叶有限公司白茶基地,坐落在雨坛镇黄公山。成立于2013年5月,固定资产投资5486.72万元,拥有标准化茶园2308亩、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和销售总部12000平方米。固定员工58人,有7人组成专业研发团队。
主要生产“黄公山”白茶和“上行山”黄金芽两个优质品种。2015年度入选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目录,“安徽省著名商标”,“黄公山”白茶荣获第十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先后被评为“安徽省农业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安徽省林业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安徽省高新技术培育企业”、“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省级示范现代化农业联合体”、“农业规范企业”,同时被认定为枞阳县扶贫基地。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2017年带动周边800多农户就业,其中雨坛镇每年有100余户贫困户进公司务工就业,户均年就业收入8000元。通过就业扶贫,2016年以来已有18户贫困户通过就业实现了脱贫,2018年拟带动40户贫困户通过就业脱贫。
今年基地将扩建茶园3000亩,3年内达到万亩茶园目标,雨坛镇新塘村将依托白茶基地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发展茶叶产业和实现就业。
铜化集团安徽安纳达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枞阳县雨坛镇高峰村定点帮扶单位,2016年5月,采用“农村合作社+贫困户+党员”模式,由安纳达公司投资兴建木器加工厂,着力实施产业脱贫工程,以达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枞阳县高峰木器加工专业合作社于2016年成立,2016年12月第一条生产线年第二条生产线完工投产。目前项目总投资200万元,现年产木托盘6万只,产值300万元。
通过创办农村合作社,带动贫困人员就地就业。现已安排20名人员实施就业,目前有3名高峰村贫困人员,在生产岗位就业,人均年收入在36000元以上,已有2户贫困户通过就业脱贫;5名因病因残贫困户由合作社提供资金支持在村公益性岗位就业,其中2户通过居家就业实现脱贫。同时壮大了集体经济。联合党委研究自2016年起合作社每年上缴村10万元的集体资金。
2018年拟扩大生产规模,增添一条熏蒸生产线户贫困户通过小额信贷贷款资金90万元加入合作社,贫困户通过入社每户每年获得均不低于3000元的收益。同时企业扩大再生产后,将吸纳28户贫困户合作经营或就业,实现脱贫目标。
为进一步改善集镇人居环境,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雨坛镇紧紧围绕“两治理一加强”建设定位,按照“干净、整齐、有序”要求,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工作,全面改善环境面貌,完善服务功能,立足群众所需,深挖地方特色,竭力打造渔乡风情小镇。
在美丽乡村和建成区整治工作中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谋划,广泛深入开展调研,集思广益,确立政府驻地建成区规划整治建设思路。邀请设计专家和当地群众共同绘制雨坛集镇建设新蓝图,调动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集镇整治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一同营造人人参与创建家园的良好氛围,制定出了《雨坛镇集镇建成区建设实施方案》、《雨坛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规划》等文件资料。
同时在“疏、堵、建、管”字上下功夫。通过新建菜市场、停车场,来疏解集镇功能不足的问题;对临时摊贩、流动摊点、车辆乱停乱放做综合整治,来解决集镇管理无序和堵的问题。加强基础配套建设,实现道路硬化、杆线序化,空地绿化、夜间亮化。对沿街房屋外立面做改造,统一店招200米,2800平方米,设计鱼米之乡标识300个,来体现渔镇小镇特色;对环境卫生和违法建设做综合整治,形成常态化整治成效。
整治工作中,雨坛镇充分整合资源,对照整治重点项目,统筹安排,分工负责,形成合力。对集镇建成区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保洁实行市场化保洁,整治开展以来共清理陈年垃圾1100余吨。大力整治建成区沿街商铺的出店经营、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拉乱挂明显问题和不文明现象,将流动摊点、临时摊点全部迁入新建的菜市场进行统一管理。
新建3处停车场,面积130万平方米,沿街划设停车位近500个,有效改善了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对沿街乱搭乱建进行拆除,拆除违法搭建234户,面积5000平方米,清理乱堆乱放4500平方米,清除“牛皮癣”、破乱横幅1400处。重点建设市民休闲广场1座2500平方米,文化宣传长廊和名人、名景、名产宣传专栏500米,污水管网铺设和老管网清理1800米,建筑立面整治1.3万平方米,完成改厕112户。
该镇逐步完善整治长效机制,加大资产金额的投入力度,落实网格化管理制度,健全责任落实,完善综合协调推进机制,以制度规范管理、以制度规范建设、以制度提升整治效果,确保建成区提升版建设工作做精、做细。
坚持长抓长管,带动全体居民参与,使该项工作规范化、常态化,让建成区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逐步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